【健康讲堂—卢杰平妇产科工作室】妇科恶性

时间:2016-8-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健康讲堂—卢杰平妇产科工作室】妇科恶性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主要是监控高危人群,预防引发子宫内膜癌的高危疾病。

1、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

年龄40岁以上、乳癌术后口服他莫昔芬、不孕、不育、初潮早、晚绝经、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外源性雌激素刺激、肿瘤家族史,尤其是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家族史,乳腺癌、结直肠癌病史,盆腔放疗史,子宫内膜增生等。

2、子宫内膜癌病发与年龄密切相干

子宫内膜癌90%以上发生于45岁以上人群,95%以上发生于40岁以上人群,70%以上发生于绝经后人群。因此,对45岁以上患者,尤其是绝经后患者,应当监测子宫内膜状态,及时发现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

3、肥胖和糖尿病增加子宫内膜癌病发风险

多项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产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挪威3万余人15年随访的结果表明,体重指数与子宫内膜癌的病发风险呈线性正相干,即体重指数越高,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越高。因此,适当控制体重,尽早发现和医治糖尿病可能有助于减少子宫内膜癌的病发。值得注意的是,仅仅检査空腹血糖对亚洲人群可以漏诊80%的糖尿病。因此,需要进行0GTT实验及糖化血红蛋白来确诊或除外糖尿病。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还与PC0S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C0S可致使不孕,月经稀发,从而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对年轻患者子宫内膜癌的分析表明,其最大的髙危因素是不孕。因此,对年轻的PC0S患者,应重视内膜监测,可采用超声联合细胞学方法监测子宮内膜,对此类月经稀发但暂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及时使用孕激素撤退出血,或使用避孕药医治,并且积极鼓励生育,必要时接受辅助生殖技术,以减少内膜病变产生。

4、子宫内膜癌与遗传性因素

子宫内膜癌是遗传性非瘜肉性结直肠癌(HNPCC)最常见的肠道外肿瘤,这些患者一生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是40%~60%,推荐对这些患者自30~35岁开始,每一年采取经阴道超声和子宫内膜活检进行子宫内膜癌的筛査。

5、子宫内膜增生与子宫内膜癌

单纯性增生和复杂性增生的患者,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目前对这些患者常采取孕激素医治,但缺少规范的随访和监控。对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应重视孕激素医治后疗效的判定,加强随访和子宫内膜监测,对年轻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应鼓励生育。

6、子宫内膜癌与药物

已知乳腺癌患者长时间口服他莫昔芬增加子宫内膜癌产生的风险,建议每6~12个月评价子宫内膜状态,他莫昔芬可致使内膜瘜肉等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产生的几率升高,另外他莫昔芬可致绝经后子宫内膜水肿增厚,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单独采取经阴道超声监测口服他莫昔芬后的子宫内膜其假阳性率较高,而将经阴道超声联合子宫内膜细胞学运用可到达较好的效果。









































北京白癜风治疗一般多少钱
得了白癜风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ygenv.com/jbzl/910.html
------分隔线----------------------------